週六去看「送行者」。果然又哭到喘不過氣。 98.3.23
  我是個哭點很低的人。只要有一點點感人的情節,即使是幾秒鐘的廣告也會使我紅了眼眶,何況是一部探討「死別」的電影。男主角──小林大悟是個大提琴家,卻一直運途不佳,他剛加入的樂團隨即就解散了,他還有買大提琴一千八百萬的貸款要付,在和妻子討論後決定賣掉大提琴回家鄉過生活。在命運的安排下他來到NK(納棺)公司(他以為這是旅行社),第一天被迫上班就遇到獨居老人死了兩天的案子,當場讓他又嘔又吐,全身屍臭味。第二天不去上班了,卻被社長找到,又抓去喪家做助理。社長說:這是他的天職。

  在一次次的接觸喪家和大體(死者)後,他逐漸有了新的觀感──這是一份不僅幫助死者也是幫助生者的工作,讓死者得到尊嚴,讓生者得到慰藉,所以他決定做下去了。但是,一般人並不了解,兒時朋友的唾棄和妻子的離開使他很難過,小時候拉的那把大提琴伴他度過這段低潮期,一直到澡堂老闆娘去世,他親自為她納棺才得到諒解。澡堂老闆娘堅持不肯賣掉澡堂,她是在搬木材時突然死亡的(果真是做到死的),火葬員是她的老朋友,在按紐之前,他說:「我覺得這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,而我是守門人。」人死不是結束,而是到另一個世界了。所以在生命終了時,要好好的「送行」。

  他的父親是片中一個靈魂人物。父親是在他六歲時跟店裡的女服務生跑的,他一直無法原諒父親的行為。但在最後為父親納棺時,從父親手中拿出那枚小時候交換的石頭,他了解父親没忘記過他,只是做錯事没臉回去,在後悔中度過餘生。在為父親擦拭大體時,他的臉上還是帶著「納棺師」的莊嚴,所不同的是他的眼淚一滴一滴的掉落,父親的臉孔也逐漸清晰,他終於記起父親的長相,也原諒了父親。 

  片中有許多感人的情節,前半段也有很搞笑的鏡頭。也許是要沖淡死亡的哀傷,也許是要觀眾在笑聲中領略死亡的另一種面目,也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死亡。
死亡也是重生,在這個世界是死了,在另一個世界出生了。這不也是佛教的輪迴觀?所以,活著時盡情享受,死亡時也別太哀傷,人生不是只有這一世。劇中的社長說:「要活著就要吃東西。而且要吃美食!」認真的活著,尊嚴的死去。「送行者」擺脫死亡的悲情,給予死亡新的意義。音樂很好聽,大提琴的低音跟悲傷的心情很搭。很好看的電影,值得一看再看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her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